Home
About
Service
Case
Innovation
News
Job
Contact
反洗強度:單位時間內(nèi)通過單位過濾面積的反洗水量,單位為 L/(m2·s) 或 m/h(1 L/(m2·s) = 3.6 m/h)。
作用:通過水流沖擊力使濾料顆粒懸浮、碰撞,去除截留在濾層中的雜質(zhì),并恢復濾料層的孔隙率。
常規(guī)錳砂濾料(粒徑 0.6~2.0mm):
標準反洗強度:12~15 L/(m2·s)(對應 43.2~54 m/h)。
適用場景:進水鐵≤5mg/L、錳≤1.5mg/L,濾層污染中等的場景。
高負荷場景(如鐵>5mg/L 或濾料粒徑>2.0mm):
反洗強度:15~18 L/(m2·s)(需通過現(xiàn)場調(diào)試確認上限,避免跑料)。
目標膨脹率:20%~30%(即濾層厚度從 1.2m 膨脹至 1.44~1.56m)。
操作方法:
注意:膨脹率>30% 可能導致濾料顆粒過度碰撞磨損,或隨水流流失(尤其上層細顆粒濾料)。
開啟反洗泵,逐步提高反洗流量,同時通過過濾器側(cè)面的觀察窗測量濾層膨脹高度。
當膨脹率達到 20% 時,記錄此時的反洗強度(流量 / 過濾面積),作為最低有效強度;繼續(xù)增大流量至膨脹率 30%,記錄為最高安全強度。
判斷標準:
反洗排水濁度從初始峰值(如>200NTU)降至<20NTU 的時間應<10 分鐘,且最終排水清澈(濁度<5NTU)。
若排水長期渾濁,需提高反洗強度或延長反洗時間。
示例:
低強度反洗(12 L/(m2?s)):適合輕度污染,排水濁度下降迅速但可能殘留細微顆粒。
高強度反洗(15 L/(m2?s)):適合重度污染,需確保膨脹率不超限。
方法:反洗結束后,檢查過濾器底部集水裝置(如篩網(wǎng)、濾頭)是否有濾料漏出,或通過反洗排水觀察是否有明顯顆粒(粒徑>0.5mm 視為異常)。
調(diào)整:若發(fā)現(xiàn)跑料,需降低反洗強度至跑料停止,此時的強度作為實際最大安全值。
短周期(<8 小時):說明濾層負荷高,反洗時可采用上限強度(如 15 L/(m2?s)),延長反洗時間至 15 分鐘。
長周期(>12 小時):可采用中下限強度(如 12 L/(m2?s)),減少濾料磨損。
目的:避免初始反洗水流沖擊導致濾料亂層或跑料。
操作流程:
低強度預洗:先以 **8~10 L/(m2?s)** 強度反洗 3~5 分鐘,沖散濾層表面泥餅,防止大顆粒雜質(zhì)快速堵塞排水口。
標準強度主洗:提升至12~15 L/(m2·s),持續(xù) 10~12 分鐘,使濾料充分懸浮清洗。
低強度漂洗:最后降至5~8 L/(m2·s),沖洗 2~3 分鐘,減少殘留雜質(zhì)和細小顆粒流失。
冬季:水溫低、水黏度大,需適當提高反洗強度(+10%~15%),確保濾料懸浮效果。
夏季:水溫高、水黏度低,可采用標準強度下限,降低能耗和磨損。
微信掃一掃
手機端